美国议员将组团访华,特朗普却威胁对中印加税100%永信策略,还要求欧盟配合动手。
美国一边想靠对话稳住经贸,一边又拿关税大棒威胁施压,这波操作到底藏着什么心思?欧盟真会跟着美国吃亏?中印又能怎么破局?
最近美国政界的两个动作,简直像两套完全相反的剧本:
一套是 “求合作”,美国NBC电视台报道称,国会两党议员小组已经公布计划,9月份会对中国进行一场正式的访问。
另一套是 “硬施压”,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喊话,要求欧盟配合美国行动,对中印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买家,征收100%的关税!”
这一软一硬的两种反差,其实就是美国内部“打架”,再加上特朗普想在地缘上搞小动作的结果。
先看现象,美国内部为何“自相矛盾”?一边求合作,一边挥大棒。
美国议员要访华,根本是被商界和老派势力推着走的。
就说福特汽车,去年在华卖了几十万台车,要是真加 100% 关税,一辆车售价得从 20 万涨到 40 万,要是中国消费者不买账,福特在华市场份额至少得掉一半;还有苹果公司,也要遭殃。
这些企业最近天天游说国会议员,希望中美贸易关系能够缓和永信策略,这才促成了这次访华。
再挖本质,特朗普加税不是为了贸易,而是想靠关税 “控场”。
特朗普对中印加税的心思,其实完全不一样。
对中国,他盯着的是新能源、高端制造这些领域。
之前美国对中国光伏加过高额关税,想拦住中国光伏产业,结果呢?
中国企业转头就把产能转到东南亚,还拿下了欧洲市场,现在全球80%的光伏组件都是中国造。
这次他想把关税扩到更多领域,就是想再试一次,用关税切断中国产品的美国通道,延缓中国产业升级 —— 可他忘了,中国现在早不是只靠美国市场的阶段了。
对印度,加税更像 “惩罚”。印度最近跟俄罗斯走得近,不仅买了很多俄罗斯石油,还在美印贸易谈判上拖拖拉拉。
特朗普的意思很明确——“印度要是不选边站,就用关税让他们疼。”
说白了永信策略,就是想靠经济压力逼印度听话,可印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,哪会那么容易妥协?
更有意思的是,特朗普对欧盟的要求。
特朗普以为喊一句 “一起动手”,欧盟就会跟着走,结果刚开口就被泼了冷水。
欧洲方面更倾向于用制裁“孤立俄罗斯”,而非用关税对中印等贸易伙伴施压。
别的不说,要是跟着美国对华加税,德国车企得丢半壁江山,法国农民的葡萄酒也将销量锐减。
显然,欧盟心里门儿清:跟着美国折腾,只会让自己赔本,自然不会贸然行动。
最后再看全局:中印破局、欧盟不跟,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要失灵了。
面对特朗普的威胁,中印没坐以待毙,反而走出了不一样的破局路,这其实已经在改变全球的旧秩序了。
中国一边留着对话的门 —— 借着议员访华,跟美国企业聊清楚合作的好处,避免冲突升级;
一边加速拓宽市场:通过 RCEP 跟东南亚、澳洲做生意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打通中亚、欧洲,乃至拉美的市场,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低。
印度则是 “两边找平衡”:一边跟中国改善经贸关系、一边跟俄罗斯深化战略合作。
这一切的背后,其实是个更关键的变化:
中国、印度这些新兴国家,不再只盯着美国市场;
欧盟这些老盟友,也敢跟美国说 “不”;
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自己建供应链、找新伙伴 ——
美国说了算的 “单极秩序”,正在变成大家一起商量的 “多极秩序”。
特朗普可能以为,加 100% 关税就能让中印服软、自己一声威胁就能让欧盟听话,可实际上,他这波操作反而加速了旧秩序的瓦解。
毕竟现在全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,靠关税搞霸权,最后只会让自己被孤立 ——你不让别人卖货,别人就找新买家;你逼着盟友站队,盟友就会跟你保持距离。
这场关税博弈到最后,可能不是特朗普实现了地缘目标,而是让全球都看清:靠威胁和施压的时代,逐渐成为了过去。
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